36问 > 健康 > 正文

夏季中暑如何预防?防暑措施和重点人群须知

夏季气温居高不下,一不小心就可能出现中暑反应。中暑不仅会引发头晕、无力等身体不适,情况严重时还可能对生命构成威胁。许多人误以为只要多喝水、待在空调房就足够防暑,但实际上,科学预防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那么,如何在夏季高温中有效预防中暑?

预防中暑的正确方法

1. 合理安排活动时间

尽量避免在上午10点到下午4点这段高温时段进行户外活动或剧烈运动。建议选择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外出。如需在高温时段出行,应尽量缩短户外停留时间,并每隔30分钟左右寻找阴凉处短暂休息,避免长时间直晒。

2. 科学补充水分与电解质

建议主动饮水,而不是等到感到口渴时才补充。每次可饮用100-200毫升温水或淡盐水,每日饮水总量建议在1500-2000毫升之间。若出汗较多,可选择适量饮用含电解质的饮品,以补充钠、钾等矿物质,防止电解质紊乱。

3. 做好防晒与降温措施

出门时应佩戴宽檐帽、防晒衣、太阳镜,减少阳光直接照射面积。裸露部位可涂抹防晒霜,并可携带湿毛巾帮助擦拭汗液、加速散热。室内可借助风扇或空调降温,保持空气流通,降低环境温度。

4. 注意饮食与穿着

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选择冬瓜、绿豆、西瓜等具有清凉属性的食物。避免摄入过多辛辣、油腻类食物,减少身体负担。穿着应选择宽松、吸汗性强的棉质衣物,有助于排汗与散热,避免穿着紧身或不透气衣物导致体温升高。

哪些人群需要特别注意预防中暑

1. 老年人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皮肤排汗能力下降,身体对温度的调节效率降低,加之常伴有慢性疾病,容易在高温环境中出现身体异常。因此应减少外出,保持室内温度适中,家人需协助关注其每日饮水与状态。

2. 儿童

儿童的新陈代谢旺盛,体温调节功能尚未成熟,加上活动量大,容易因水分流失过快而中暑。家长应带孩子在阴凉处活动,定时补水,避免长时间在太阳下玩耍,并准备好遮阳帽、湿巾等物品。

3. 慢性病患者

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甲状腺功能异常等慢性病人群,在炎热天气中身体调节负担加重,容易因循环系统负荷增加而出现不适。夏季应减少高强度活动,注意每日休息与饮食,并保持身体状态稳定。

4. 户外作业人员

长期在高温环境中工作的建筑工人、环卫人员等,属于中暑的高风险人群。应安排合理作息时间,确保作业过程中有规律地休息和补水,穿戴必要的防晒服装与帽子,并备有必要的降温用品。

应对中暑的关键是结合环境条件与个体情况,采取科学措施减少高温带来的影响。通过合理安排行动、及时补水降温,以及关注重点人群的实际需求,有助于度过一个安全、清爽的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