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问 > 健康 > 正文

总是中暑怎么缓解?高温天气如何提升耐热能力

夏季高温频发,有些人因为体质较为敏感或缺乏有效防护,常常在炎热天气中出现中暑症状,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许多人关心:总是中暑该怎么办?关键在于增强对高温的适应力,并通过多方面措施做好日常防护。

动不动就中暑怎么办

1. 调整体质,提高对热环境的适应性

日常饮食中可适量增加健脾清热、祛湿利水的食物,如山药、薏米、莲子、绿豆等,帮助改善易感体质。平时可进行适度运动,例如散步、瑜伽等,提升身体调节能力。但应避开高温时段锻炼,循序渐进增强耐热性。

2. 避开高温环境,减少暴晒机会

减少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停留的时间,尤其应避免上午10点至下午4点的强烈阳光。外出时要注意遮阳与防护,如穿着透气长袖衣物、佩戴遮阳帽,随身带便携风扇或喷雾水瓶,降低体表温度。

3. 合理补水,补充营养

每天定时饮水,保持每日1500-2000毫升水的摄入,可在水中加入少量食盐或选择淡茶水帮助补充电解质。饮食应清淡且营养均衡,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保证蛋白质摄入,避免空腹或暴饮暴食,有助于维持良好的代谢状态。

4. 作息规律,避免过度消耗

确保每日睡眠时间在7至8小时之间,避免熬夜。白天活动和工作中注意劳逸结合,减少连续工作时间,降低能量消耗,有利于提升对高温的承受能力。

5. 做好防暑准备

可随身携带藿香正气滴丸、清凉油等应对暑热的不适。进入高温场所前,可在太阳穴涂抹清凉油。家庭和办公室中常备湿毛巾、冰袋等降温物品,便于应对突发不适。

哪些人群更容易中暑

1. 体质偏弱人群

如老人、儿童或存在免疫力偏低、身体虚弱等情况的人,对高温刺激的调节能力较差,更容易受到暑热影响。

2. 肥胖人群

由于体内脂肪储量较高,散热能力较弱,使得体内热量更易积聚,在高温环境中更容易感到不适。

3. 室外工作者

例如建筑、环卫等户外岗位人员,长时间处于太阳直射或高温条件下,水分和能量消耗大,面临较高的中暑风险。

4. 慢性病人群

患有高血压、心脏疾病或糖尿病等慢性问题的人,因身体调节机制较弱,遇高温天气容易出现体温失衡。

5. 孕产妇

怀孕和产后阶段身体代谢较旺盛,热量产生较多,同时体温调节能力减弱,较容易出现暑热不适。

体质容易中暑的人群,应结合自身状况进行多维度防护,从饮食作息到环境调整都需细致安排,才能有效减轻中暑带来的困扰,平安度过酷暑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