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问 > 健康 > 正文

中暑有哪些症状?不同阶段身体信号别忽视

夏季高温频繁来袭,长时间在炎热环境下工作或停留,很容易引发中暑。当身体开始出现异常反应时,往往是在发出“求救信号”。若未能及时识别和应对,可能会带来更严重的不适。那么,中暑会有哪些表现?身体发出信号后该如何应对?

中暑有什么症状表现

中暑的表现会因程度不同而各异。

在初期阶段,即先兆中暑,常见症状包括:口渴、头晕、头痛,伴随出汗明显、全身疲倦、注意力难以集中,动作反应变慢,体温可能维持在正常范围或略微升高。

当进入轻度中暑阶段,体温可升至38℃以上,除上述症状外,可能伴有面部潮红、皮肤发热,也有部分人出现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心跳加快等情况。

若发展为较为严重的阶段,表现会因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

  • 热痉挛:出现肌肉不自主抽搐,常见于四肢或腹部肌群,伴随剧烈疼痛。
  • 热衰竭:头晕、呕吐、心跳细弱、血压降低,面色苍白、出冷汗。
  • 热射病:体温迅速升至40℃以上,皮肤干热无汗、意识混乱、甚至昏迷,属于非常紧急的情况。

出现中暑症状后该怎么做

1. 迅速远离高温环境

一旦感觉不适,应立即停止活动并撤离当前的高温环境,前往阴凉通风处,如开空调的房间、风扇旁,或是户外树荫下,避免继续暴露于高温之中。

2. 主动进行降温处理

到达安全区域后,应松解衣物、保持通风,可用湿毛巾擦拭额头、腋下、颈部、腹股沟等区域,帮助散热。如有电扇可辅助降温,但避免强风直接吹头部。

3. 适当补充水分和盐分

中暑过程中大量出汗会带走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应分次少量补充液体,如淡盐水、运动饮料或口服补液盐。建议每次饮用100-200毫升,间隔10-15分钟反复饮用,避免一次大量摄入引起不适。如有呕吐症状,等缓解后再逐步补水。

4. 动态观察身体反应

中暑处理过程中,应持续关注身体状态。若症状缓解,如头晕减轻、出汗恢复、体温下降,表示身体逐渐恢复;反之,若症状加重或出现意识障碍、体温持续升高,应及时拨打120并寻求进一步帮助。

中暑可能表现为多个阶段,从轻微不适到严重意识障碍,及时发现和科学应对,有助于减轻影响,避免情况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