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问 > 健康 > 正文

中暑时按摩哪些穴位?轻症缓解实用指引

夏季炎热,中暑发生率较高。除了常见的降温和补水外,部分人会选择通过按摩穴位来缓解不适。那么,中暑时应该按摩哪些穴位呢?

中暑时可按摩的穴位

1. 人中穴

位于上唇沟与鼻翼之间的中点,是急救常用的关键穴位。按摩时用拇指指甲轻掐,力度以出现酸胀感为宜,有助于醒脑开窍,缓解中暑导致的意识模糊和头晕。

2. 合谷穴

在手背第二掌骨的桡侧中点处。用拇指指腹按揉,每次持续1至3分钟,有助于疏风清热,缓解头痛和头晕症状。

3. 内关穴

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约两寸,两筋之间。用拇指指腹适度按压,每次约1至2分钟,能够宁心安神,缓解胸闷和恶心。

4. 太阳穴

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约一寸的凹陷处。用双手拇指或食指指腹轻柔按揉,顺时针和逆时针各按摩约1分钟,有助于缓解头痛、头晕,提升精神状态。

按摩穴位时的注意事项

1. 仅适合轻微中暑症状

穴位按摩适用于头晕、头痛、恶心等轻度中暑且意识清醒的情况,作为辅助缓解方法。若出现高热、意识模糊、抽搐等严重症状,应尽快寻求专业帮助,按摩不能替代必要的紧急处理。

2. 注意力度与时间

按摩时力度宜适中,产生轻微酸胀感即可,避免用力过猛伤及皮肤或组织。每个穴位按摩时间建议控制在1至3分钟内,皮肤脆弱或有损伤处应避免按摩。

3. 配合其他降温措施

穴位按摩应结合远离高温、物理降温、补水等方法使用。如先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后再进行按摩,同时补充淡盐水,帮助缓解症状更有效。

4. 特殊人群需谨慎

孕妇、老年人、骨质疏松或血液病患者按摩穴位时需特别小心。孕妇按摩某些穴位可能带来不适,老年人和骨质疏松患者应避免用力过大,血液病患者按摩时可能引发皮下出血。这些群体建议在专业指导下进行或优先选择其他应对方法。

按摩人中穴、合谷穴等穴位有助于缓解轻度中暑症状,但不宜替代基础的降温和补水措施。若症状加重,应尽快采取更为有效的处理,保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