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问 > 学问 > 正文

蛇的别称有哪些?20+雅称、俗称、神话名一次看懂!

蛇,这一神秘而古老的生灵,蜿蜒于神话与现实的交界,承载着人类文明的复杂情感。从东方传说中的“小龙”到西方符号中的“衔尾蛇”,从《山海经》里的巴蛇到民间敬畏的“柳仙”,蛇的称谓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敬畏、恐惧、崇拜与想象的多重色彩。无论是雅称中的“灵蛇”“螣蛇”,还是方言里的“长虫”“钱串子”,每一个名字背后,都藏着一段跨越时空的文化密码。

一、雅称与美名

  1. 长虫(北方民间俗称,中性偏口语化)
  2. 小龙(民间吉祥称谓,尤指蛇年或蛇形灵物)
  3. 地龙(与“天龙”对应,形容蛇行地中的姿态)
  4. 灵蛇(突出其神秘灵性,如《淮南子》中的“灵蛇衔珠”)
  5. 螣蛇(古籍中的神蛇,《周易》中“螣蛇乘雾”)
  6. 修虵(“虵”为蛇的古字,“修”表长身,如《楚辞》用词)
  7. 玄蛇(“玄”指黑色,多见于神话,如《山海经》中的大蛇)

二、神话与典籍中的蛇名

  1. 巴蛇(《山海经》中吞象的巨蛇)
  2. 委蛇(《庄子》中“紫衣朱冠”的怪蛇)
  3. 白矖(传说中女娲的蛇形侍从,与腾蛇并列)
  4. 柳仙(民间“五仙”之一,尊称蛇为修仙者)
  5. 青龙(部分文化中蛇与龙混称,如印度“娜迦”)

三、方言与地域性称呼

  1. 钱串子(四川等地,因蛇形似串钱)
  2. 草上飞(形容蛇在草丛中迅捷)
  3. 七寸子(强调蛇要害的俗称)
  4. 土溜子(北方对小型无毒蛇的称呼)

四、科学或文学隐喻

  1. (古字,形容蛇蜿蜒爬行)
  2. (特指蝮蛇,如《诗经》“维虺维蛇”)
  3. 森蚺(南美巨型蛇类音译名,文学化使用)

五、外语中的蛇之美称

  • Nāga(印度神话中的蛇神,译作“娜迦”)
  • Serpent(英语,带神秘色彩的雅称)
  • Ouroboros(衔尾蛇,象征循环的哲学符号)

蛇的别称,是语言与信仰交织的产物,亦是人与自然对话的痕迹。从“地龙”的质朴到“娜迦”的神性,这些名字或庄重、或诙谐,却无一不映照出人类对蛇这一生灵的复杂态度——既畏其形,又慕其灵。或许正如螣蛇乘雾而隐,蛇的文化意象也始终在神秘与真实间游走,留给世人无尽的遐想。下次邂逅关于蛇的称谓时,不妨细品其名,或许能窥见千年文明的一鳞半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