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婆家过年,被告知不能上桌,我掀翻桌子,都别吃了
腊月二十九,林晓坐在返乡的大巴上,望着窗外飞逝的景色发呆。陈明靠在她肩上睡着了,呼出的热气喷在她的脖颈上,痒痒的。
这是他们结婚后第一次回陈明老家过年。林晓还记得陈明提起老家时眼里闪烁的光芒:"我们那儿过年可热闹了,全村人都会互相串门,鞭炮能从除夕放到正月十五。我妈做的红烧肉可好吃了,你一定要尝尝。"
林晓抿嘴笑了。她是个地道的城里姑娘,从小到大都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长大,对农村生活既陌生又向往。为了这次回乡,她特意去商场买了新衣服,给公婆准备了礼物,还特意学了几个拿手菜,想在婆家人面前露一手。
大巴颠簸了六个小时,终于在一个偏僻的乡镇停下了。陈明揉着惺忪的睡眼,拉着林晓下了车。寒风呼啸而过,林晓不由得缩了缩脖子。
"冷吧?"陈明把围巾解下来给她系上,"再走二十分钟就到了。"
乡间小路坑坑洼洼,林晓的高跟鞋几次陷进泥里。远处传来零星的鞭炮声,空气中飘着炊烟的味道。陈明指着前方一处青砖瓦房:"那就是我家!"
还没走到门口,一个穿着藏青色棉袄的中年妇女就迎了出来。"明明!"她一把抱住陈明,又看向林晓,"这就是晓晓吧?快进屋,外头冷。"
林晓跟着进了屋,堂屋里摆着一张八仙桌,桌上已经摆了几个凉菜。一个头发花白的男人坐在桌边抽旱烟,见他们进来,只是点了点头。
"爸,妈,这是晓晓。"陈明介绍道。
林晓乖巧地叫了声"爸妈",把带来的礼物递过去。婆婆接过礼物,脸上却没有多少笑意:"来就来,带什么东西,浪费钱。"
林晓的笑容僵在脸上。陈明赶紧打圆场:"妈,晓晓特意给您挑的,您试试合不合身。"
婆婆把礼物放在一边,转身进了厨房:"你们先坐,我去把菜热热。"
林晓正要跟进去帮忙,却被陈明拉住:"你坐着吧,坐了一路车也累了。"
不一会儿,婆婆端着一盘热气腾腾的红烧肉出来了。林晓正要动筷子,却见婆婆把肉放在了公公面前,又转身进了厨房。
"妈,您也来吃啊。"林晓喊道。
"你们先吃,我等会儿。"婆婆的声音从厨房传来。
林晓觉得奇怪,正要再问,陈明却夹了一块肉放在她碗里:"快尝尝,我妈的拿手菜。"
林晓咬了一口,确实美味。但看着空荡荡的桌子,她总觉得哪里不对劲。正想着,婆婆端着一碗白米饭和一碟咸菜出来了,却径直走向了厨房。
"妈,您怎么不去桌上吃?"林晓站起来问道。
婆婆的脚步顿住了。陈明的脸色突然变得很难看,他拉了拉林晓的袖子:"坐下吃饭。"
林晓却执拗地站着:"为什么妈不能上桌吃饭?"
堂屋里一片死寂。公公重重地放下筷子,陈明的脸涨得通红。婆婆转过身,脸上带着一种林晓看不懂的表情:"女人家,上什么桌。你们吃你们的,我在厨房吃就行。"
林晓只觉得一股热血涌上头顶。她看向陈明,希望他能说些什么,可陈明只是低着头,一言不发。
"这都什么年代了,还讲究这个?"林晓的声音有些发抖,"妈,您也是女人,为什么要这样委屈自己?"
"你懂什么!"公公突然拍案而起,"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女人上桌,成何体统!"
林晓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她看向陈明,希望丈夫能为她说句话,可陈明只是低着头,一言不发。
"明明,管好你媳妇!"公公厉声道。
陈明这才抬起头,拉着林晓的胳膊:"晓晓,别闹了,坐下吃饭。"
林晓甩开他的手:"我闹?陈明,你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怎么能容忍这种封建陋习?"
"够了!"婆婆突然尖声叫道,"大过年的,你这是要造反吗?"
林晓只觉得胸口堵得慌。她看着这一家人,突然觉得无比陌生。陈明在她眼中也变得面目可憎起来,那个在城里温文尔雅的丈夫,此刻却像个懦夫一样沉默。
"我最后问一次,"林晓咬着牙说,"妈到底能不能上桌吃饭?"
"不能!"公公斩钉截铁地说,"这是规矩!"
林晓的眼泪终于掉了下来。她看着满桌的菜肴,突然伸手抓住桌布,用力一掀!
"哗啦"一声,碗盘摔得粉碎,汤汁四溅。所有人都惊呆了。
"既然不能一起吃,那就都别吃了!"林晓抹了把眼泪,转身就往门外跑。
寒风刺骨,林晓却感觉不到冷。她听见身后传来陈明的喊声,但她没有回头。这一刻,她终于明白,有些鸿沟,不是爱情就能跨越的。